1、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語言服務行業做出積極貢獻
2月4日,中國譯協向全體會員及全國翻譯工作者發出公開信,鼓勵大家為徹底征服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研究院翻譯搜集梳理、翻譯審定了四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相關詞匯英文表達,供業界及相關人員參考使用。湖北省外辦、河南外辦、天津市外辦等通過官方媒體發布多語種疫情信息,更新多語種防護小知識和各類注意事項。中譯語通、傳神、悅爾、思必銳、語言橋、墨責、華電、領航、唐能、一者、中譯、天外翻譯、阿里巴巴、創凌、譯軟、語言服務基地、文思海輝、小牛翻譯、萊博智、創思立信、沃領域、艾朗等企業為疫情戰斗提供多形式、多語種的語言服務。陜西省翻譯協會、江蘇省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山東省翻譯協會、中國譯協法律翻譯委員會、中國譯協民族語文翻譯委員會等行業協會組織翻譯出版多語言版本疫情防控相關內容。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山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高校組織應急語言服務團和外語志愿者,奮戰在國門、抗疫第一線。上海文學翻譯家通過翻譯文藝作品聲援祖國抗疫。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組織“以譯抗疫”譯文征集活動,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了廣大翻譯人的智慧力量。
2、中國語言服務企業抗疫經驗為全球同行所借鑒
2月28日,北京語言大學國際語言服務研究院和河北民族師范學院語言服務研究所聯合發布《新冠疫情對中國語言服務企業的影響調查報告》,全球知名語言服務網站SLATOR首頁專題報道并向全球發布該報告英文版全文,引起國內外語言服務行業關注。3月10日,中國外文局(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在北京“云首發”中、英文抗擊疫情系列主題圖書和宣傳圖,來自波蘭、斯里蘭卡、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韓國、伊朗、意大利、黎巴嫩、印度、巴基斯坦、阿聯酋、埃及等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出版商表達了對中國外文局抗疫主題圖書的需求和歡迎。3月30日,中國外文局主辦“當代中國與世界——抗擊疫情國際智庫云論壇”,來自中國、法國、西班牙、巴基斯坦、埃及、巴西6國的專家學者相聚云端,就如何攜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分享經驗、匯聚智慧。全球知名語言服務咨詢機構CSA Research先后于5月、8月、12月針對中國語言服務企業抗疫經驗進行調查,撰寫《中國語言服務企業為后疫情時代指明方向》等調研報告。6月27日,中國語言服務40人論壇舉辦中美俄語言服務高峰論壇,美俄專家稱中國是第一個受到新冠疫情嚴重影響的國家,也是第一個走出疫情影響的國家,中國語言服務企業的經驗為全世界同行提供了寶貴經驗與啟示。
3、中國舉辦抗擊疫情亞太翻譯云論壇,向翻譯工作者發出“云倡議”
5月11日,由亞太翻譯論壇聯合委員會和中國翻譯協會聯合主辦的抗擊疫情亞太翻譯云論壇成功舉辦,論壇主題為“匯聚翻譯力量,助力亞太抗疫”。論壇向亞太翻譯工作者發出“云倡議”,倡議翻譯工作者團結一心、攜手并進,凝聚翻譯共識、匯聚翻譯力量,堅持做堅守使命的踐行者,堅持做消除隔閡的助力者,堅持做促進民心相通的貢獻者,在抗擊疫情中浴火重生,共同創造亞太翻譯美好的明天。
4、語言服務走進全國兩會提案
5月21-28日,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在提案中建議建立國家應急語言服務機制體制,由國家應急管理部把應急語言服務工作納入本部門職能。牽頭成立國家語言應急服務工作委員會,與教育部、國家語委、民族與宗教局等其他相關部委分工協作;做好語言應急服務能力建設的法制保障,包括在國家近期已啟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及其它法律法規的修改中納入應急語言服務內容;制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語言服務機制和預案”,或推動適時在應急預案中加入應急語言服務內容;將應急語言服務能力建設納入國家應急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教授張博在提案中建議:在國家近期已啟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及其他法律法規的修改中納入應急語言服務內容;制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語言服務機制和預案”,或推動適時在《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各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中加入應急語言服務內容;將應急語言服務能力建設納入國家應急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由國家語委牽頭組建應急語言服務團,搭建國家級統一平臺,統籌整合資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系統推進應急語言服務體系構建,提升應急服務效率和質量。
5、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重大翻譯工作審評專家委員會成立儀式在京舉行
9月28日,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重大翻譯工作審評專家委員會在京成立,匯聚國內外高端翻譯資源,為完成好國家交辦的各項重大翻譯任務提供專業機制保障,引領推動翻譯工作有效服務對外傳播工作大局。會上為英、法、俄、西、阿等24個語種50余位專家頒發聘任證書。重大翻譯工作審評專家委員會職責范圍包括:審定重大翻譯項目成果,評估重大翻譯項目質量;研判、審定最新重要術語概念語匯規范譯法,定期發布重要術語規范譯法報告;制定重大翻譯工作的標準化規劃,審定重大翻譯工作相關行業標準,評估翻譯標準實施效果;審定重大翻譯工作的工作流程,提供重大翻譯項目評價咨詢意見等。
6、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語言服務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
10月30日,我國首個語言服務研究學術性社團——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語言服務研究專業委員會在北京成立。根據章程,經民主協商,會議選舉產生了首屆語言服務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和領導成員。理事會成員58名,覆蓋全國內地所有省份,包括從事語言服務研究、管理的大學校長、院長、教授,語言服務企業董事長、總裁,以及語言研究類期刊的主編等,具有比較充分的代表性和較高的權威性。
7、中國翻譯協會發布《口筆譯服務計價指南》標準征求意見稿
11月5日,中國翻譯協會對外發布《口筆譯服務計價指南》標準征求意見稿。該標準從任務難度、服務人員資質、服務類型、服務流程、工作條件及其他等六個方面為口筆譯服務定價提供指南,為口筆譯服務分層分級報價提供標準支撐。本標準的推廣應用將對中國方興未艾發展的語言服務行業起到重要的引導和規范作用,同時有利于中國的語言服務行業標準化實踐引領國際同行,提供借鑒,促進中國整個語言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8、國家成立應急語言服務團,多個省市成立省級應急語言服務團
12月8日,國家應急語言服務團籌建工作推進會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田立新司長,北京語言大學校長、籌建工作組組長劉利教授,籌建工作秘書處秘書長李宇明教授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應急語言服務團和秘書處充分發揮家國情懷,整合各方力量,秉承“平時備急,急時不急”和“共建共享”理念,積極為國家為社會服務。據悉,天津外國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高校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涉外應急語言服務基地,組建省級應急語言服務團。各地應急語言服務團成員活躍在國門、抗疫第一線。疫情爆發初期,“戰疫語言服務團”日夜奮戰、爭分奪秒、齊頭并進,研制了涵蓋湖北9大方言片區的《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提供微信版、網絡版、融媒體口袋書、即時翻譯軟件、在線方言服務、視頻軟件等載體形式,為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及相關群體提供多維度的語言服務,貢獻語言學之力。
9、中國語言服務產業受到疫情影響,總體產值略減
由于國際貿易環境走低和新冠疫情影響,語言服務產業受到較大影響,導致部分競爭力弱的語言服務企業退出市場或縮小規模,市場中活躍的語言服務企業數量出現下降趨勢。根據千里馬公開翻譯項目中標數據顯示,1-6月中標項目與同期相比下降了41%,近乎腰斬;而中標單價則屢創新低,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截止8月底,雖然疫情限制已經解除,全國業務已開始出現反彈,但53%受訪企業表示其營業收入仍低于預期,37%收支大體相等;收入高于預期的企業數只有10%。根據上述情況進行預測,全國語言服務行業產值總體將呈現同比下降趨勢,但幅度不會太大。
10、部分高校已開設語言服務相關課程,積極申報語言服務專業、博士點、研究機構,語言服務研究成果越來越多
北京語言大學開設全國首個語言服務研究二級博士點,并向教育部申報語言服務本科專業。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向河北省教育廳申報語言服務本科專業。華北電力大學(保定)開設“一帶一路”能源語言服務研究中心,河北民族師范學院語言服務研究所獲批為市級社科研究基地,致力于京津冀語言服務產業和標準化研究,從細分領域開展語言服務研究。安徽理工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銅仁學院、重慶第二師范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積極開展語言服務師資培訓工作,為開展語言服務相關課程做好準備。中國語言服務40人論壇則在8月8-10日成功舉辦了2020年全國首個高校語言服務學科發展與教師培養高級研修班。通過中國知網檢索,篇名中含“語言服務”的論文在2020年底已近2000篇,全文中含“語言服務”的論文則達到3.5萬篇。《語言服務產業論》、《中國語言服務產業研究》、《“抗疫”應急語言服務報告》、《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2020》等專著于今年相繼問世,給語言服務研究增加了新的方向。